■流传最广的围棋起源和圣人的教育有关。丹朱是尧帝的儿子,起初行为不好,尧帝以围棋教之学好,所以有“尧造围棋,以教丹朱”的记载。后来,围棋成为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,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,还被赋予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境界和智慧,比如人生如棋,有进有退;棋如人生,胜负寻常等;
■在围棋棋盘上,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,对弈时使用黑白二色圆形棋子,走在交叉点上,双方交替行棋,落子后不能移动,以围地多者为胜。中国古代围棋是黑白双方在对角星位处各摆放两子,由白棋先行。现代围棋由日本发展而来,取消了座子规则,黑先白后;
■唐代高僧玄奘自幼喜爱围棋,他说:“棋盘象征宇宙。天体由360部分组成,所以棋盘纵19道,横19道。棋盘共361目,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,即黑星,意为太极,表示宇宙的本体。361是古代日历全年的天数,四个角分别为春夏秋冬,白子和黑子分别表示白昼和黑夜,棋盘和棋子象征着天地”;
■在南北朝时期,随着玄学的兴起,导致了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,因而弈风更盛,下围棋被称为“手谈”。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,他们以棋设官,建立“棋品”制度,对有一定水平的“棋士”,授予与棋艺相当的“品格”(等级)。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,现在围棋分为“九段”即源于此;
■在中国,历朝历代均不乏围棋国手。清时,棋坛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名家。其中梁魏今、程兰如、范西屏、施襄夏四人被称为“四大家”。四人中,在施襄夏30岁、范西屏31岁时,二人对弈于当湖,经过10局交战,胜负相当。据说“当湖十局”下得惊心动魄,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。而今,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进程中,围棋成为一个焦点,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。